纪实|气象部门全力保障河南极端强降水应急救援
汽车被淹没,垃圾桶等杂物在水中漂浮;地铁、公交车、工厂中有人被困;交通中断,河堤受损,农田泡在水中……这是暴雨之下的河南。
内有众志成城,外有八方驰援,有人在救灾一线累得倒头就睡,双脚已被水泡得发胀、起皱、发白;有人手挽着手组成“人墙”,为了另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冲进激流……这也是暴雨之下的河南。
其中,也有这样的身影,他们泡在齐腰深的水里检修设备,挑着发电机需要的汽油深一脚浅一脚的跋涉在山路上,或者刚经历生死一线仍惦记前方雨情……为了气象,更作为深爱这片土地和这群同胞的“人”。
风雨如晦,大灾无情。总有力量能让我们相信,心手相牵、共克时艰,没有一个团队是孤军,也没有一个人是孤岛。
面对挑战,筑牢防线是行之所向——
以“倾尽所能”,践初心使命
7月21日7时许,中央气象台,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国泰与首席预报员张芳华一道,对着屏幕反复研究讨论。河南的暴雨还要下多久,下在哪儿,还会带来哪些风险?答案,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彼时的河南,仍是全国暴雨中心。从17日开始,河南多地出现大暴雨、特大暴雨,强降雨在郑州附近盘桓不去,19日至20日郑州累积降雨量急剧攀升,其中在20日下午16时至17时,郑州小时雨量达201.9毫米,打破中国大陆小时雨量历史极值;这一极端雨量记录,相当于一小时内下完了郑州常年平均总雨量的三分之一!
而预报结论却仍让人揪心。张芳华分析:“预计未来河南仍有降雨。其中今日降雨强度较大。”
毕竟,目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大陆高压盘踞我国西北地区……两大高压势均力敌,两“高”之间的低涡切变系统在黄淮地区停滞少动,形成有利于黄淮地区强降水的天气形势。
与此同时,在台风“烟花”与其北侧的副热带高压系统相互作用下,盛行的偏东风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源源不断输送至中原大地,在太行山区、伏牛山区前被地形抬升,并不断激发对流,稳定少动的强降水区的“靶心”,恰好在郑州。
这几乎算是“天”与“地”的一场“合谋”。预报员面对的,是异常复杂的天气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是局地极端强降水预报这一世界难题。
根据天气形势的最新观测和预报数据分析,从20日10时开始,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暴雨预警从黄色升级为橙色;河南气象部门的暴雨应急响应从四级一路攀升至一级。
中国气象局党组迅速响应、高位推动、主动作为,从第一时间参与应急管理部视频连线会商,到专题研究部署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再到启动二级应急响应状态,全力以赴强化防汛救灾气象服务。
这一切,成为贯彻落实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的最好注脚——“提高降雨、台风、山洪、泥石流等预警预报水平”。
这是一场鏖战,前期的“防”与“避”中,借助气象业务现代化成果,预报员团队重装上阵,24小时不间断监测研判河南极端强降水天气过程发展趋势。
现在的“抗”与“救”,更需要一场社会合力。
身在一线,奋力坚守是共同身姿——
以“灯火常在”,报“行道不孤”
在拉住村民伸过来的手之前,河南省巩义市气象局局长赵建彪经历了一生中最绝望的时刻。
7月20日上午9时,赵建彪赴市防汛调度会汇报气象服务情况后,开车赶回气象局。当他驶入地势低洼的石河路时水势突然变大,车一下就冲到了旁边的沟里,他奋力跺碎玻璃,打开天窗,爬上车顶。
大水围困,四下无人,呼救近两个小时后,终于得到了回音——二三十名村民绑着绳子,接力把他拉了上来。
“非常感谢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施以援手。”被救到村民家中,接到热水、食物、干净衣服的那一刻,他体会到了什么是温暖。
平安回去后,赵建彪又马不停蹄地投入防汛气象服务。
“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安全。”这名有着13年党龄的老党员,说出了无数奋战一线气象人的心声。
身处暴雨中心,气象党员干部既是受灾者也是守护者,奋力自救、坚守岗位、誓守防线,是他们的共同身姿——
“4个人,1178.4米,我们能行!”在嵩山气象站,电断了,观测业务没有断。输电线路坏了,就启动汽油发电机;发电机没油了,就从山下挑。暴雨中,原本可以通车的一小段路被雨水冲毁、一片泥泞,部分路段还发生了小规模泥石流……
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4个人将整整120升汽油,硬是靠肩靠手,一步一踉跄,挑上了近1200米高的台站,为支撑观测仪器运转的发电机续上了“一口气”。
嵩山气象站工作人员清理被冲毁的道路。
“1小时,201.9毫米降水,数据准确无误!”在郑州,值班人员冒着瓢泼大雨来到观测场,验证这个打破中国大陆小时降雨量历史极值的数据。不稳定的供电和网络,都增加着验证的难度。
3人同时盯着3个传感器,每分钟核对一次数据,在计算机运算基础上人工手算校对……近13个小时的连轴转,他们甚至没来得及吃上一口饭,脱口而出的仍是:“别让业务中断,让数据真实传出来!”
7月20日,焦作市博爱县气象局技术人员冒雨维修金城区域站雨量器,确保大暴雨期间数据正常传输。刘玉平摄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有人匆匆回家确认孩子安全后,又蹚着齐腰深的水往单位赶;有人在暴雨中逆行,只为获取第一手资料;有人在断网断电后前往空旷地带寻找信号,只为将天气信息发出去,让业务转下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誓言,刻进一举一动,映照初心使命。
星夜驰援,“我们一起扛”是响亮誓言——
感人心正齐,见鏖战正酣
7月21日16时50分,一辆货车停在郑州市上街区气象局门前。彼时,受暴雨影响,郑州多地气象观测站网受损,车上卸下的4套新型站风杆、5套新型6要素区域站自立风杆、5套便携式自动气象站、2部卫星电话……几乎是“雪中送炭”。
就在前一日,当预判到暴雨可能加强,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主动联系河南气象部门,提前对接观测设备保障需求,紧急安排位于西安的中国气象局应急物资储备库,提前联系货运公司,准备向河南运送物资。
西安国家级应急储备库正在准备物资。图/贺易
22时20分,中国气象局调拨指令正式下达。9种31件/套应急物资、3件国家级雷达备件,分三辆车,奔驰1500多公里,冒着大雨,克服道路不畅、通讯信号极差等种种困难,奔赴最需要它们的地方。
几乎同时,16件国家级雷达备件从北京、南京调出,奔向同一个目的地。
为了河南,这一场星夜驰援,只是气象部门全国一盘棋上落的其中“一子”。
一场雨,将许多的“素未谋面”牵系在一起。自7月15日起,针对即将出现的强降雨天气,中央气象台多次在早间会商中与河南省气象台交换意见;河南气象部门也与天气系统上下游的周边省份多次缜密研判,共享雨情水情数据。
这份关心,穿过数万英尺的高空,透过风云四号B星的视野倾注下来。为了迅速实时监测河南雨势、雨情变化。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迅速打通风云四号B星快速成像仪数据传输通道,并及时更新制图软件系统,实时向河南省气象局传送相关数据和定量产品。同时,风云四号静止及极轨气象卫星真彩图、红外水汽等多个产品综合监测河南特大暴雨灾害,其中包括最新研制的暴雨危险指数。
这份守望,绵延数千公里,从多地气象部门的“拳头产品”中传递出去。在湖北,武汉中心气象台与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利用模式和快速同化预报方法,向河南省气象部门提供逐3小时、6小时的定点定量精细化预报产品;在上海,市气象局研发的华东区域数值预报模式产品为精准锁定雨情走势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不同的眼睛逡巡着同一张雷达回波图,反复研判、甚至夤夜燃灯,只为一方人民平安;当众多科技成果倾囊相授,技术专家昼夜待岗,只为另一片土地安澜,这是气象给“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生动注脚,也是给“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响亮回答。
推 荐 阅 读
作者:叶奕宏 贾静淅 (周爱春 陈涛 吴彤 刘钊 吴卉 黄彬 赵宁 刘若馨 王振东 简菊芳 李慧 韩秀珍 唐世浩 王若嘉 高迅芝 谢丽萍等对本文有贡献)
编辑:亭喃
审核:段昊书